“小金县山洪预警及防治系统运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对小金县区域内主要江河及重点区域的降水量、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的自动监测,通过及时预警,提前紧急转移灾区群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银江股份环境事业部总经理林学听向笔者介绍。
防汛“千里眼” 24小时“紧盯”水量
据了解,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预防为主,通过监测系统对各网点的降雨和洪水进行全天候监测,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自动启动相应的预案,给出对应的报警信息。
小金县山洪预警系统集成了自动雨量监测、水位视频监视、防汛广播、应急通讯、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等八个子系统,不仅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还可查询防汛概况、气象信息、水情信息等信息。
当实际雨情水情达到最高上限时,山洪预警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而防汛中心通过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人工观测,实地分析,就能判断有没有山洪灾害的发生可能。
为了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小金县山洪预警系统将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多种通讯网络可靠地传输监测站点采集的数据,其中包括卫星电话、手机网络传输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可以组成一个抢险救灾的局部通讯系统,移动通讯车主要用于抢险救灾时,方便指挥与调度工作的开展,卫星电话用于当局部通信中断时,与外部保持联系的应急通讯通道。
小金县山洪预警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汇聚联动单位信息并统一发布。系统负责数据的统一汇集与预警,把联动单位的有关水务信息汇聚,对这些信息通过自动系统处理后,再反馈到联动单位。联动单位根据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信息化领跑山洪预警“最后一公里”
——针对山洪灾害,国家领导曾批示:“山洪灾害频发,造成损失巨大,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把防治山洪灾害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山洪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综合防治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小金县项目是银江股份在四川省部署的第一个山洪预警系统,也是运用信息化保障人民安全的一个典型案例。
受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极端灾害性天气等共同影响,我国山洪灾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频发重发态势,成为当时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我国已经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24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而水利部公布的一份资料则显示,全国有超过1800个县,已经处于山洪灾害的威胁之中。
加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而这些地区多属于经济条件薄弱的基层边远地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淡薄。“山洪往往发生在很小的流域,就是几十平方公里,所以往往可能就没有监测点。”水利部水文局副总工程师刘志雨认为,在一些山洪灾害多发区域,缺少必要的雨水情水文监测设施,从而造成对山洪灾害发生无法进行有效监测预报预警。
由此,也造成了多年来我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超过1000人,年均经济损失在400亿元以上。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警预报难,在局部地区引发的灾害经常是毁灭性的,仅依靠单纯的防御非常困难。
为了尽量避免山洪灾害带来更多生命财产损失,国务院和各级水利部门于这几年在数个省市试点区域安装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抗自然灾害。
多方努力,山洪预警初显成效
2010年6月13日至27日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的福建省建瓯市,通过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第一时间向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16万条,向群众发布雨水情信息150万条,适时启动全市山洪灾害防御Ⅰ级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取得了零伤亡的奇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同一降雨系统、遭受同一场降雨过程袭击的南平市,由于没有建设监测预警系统,6月18日水东街山体滑坡造成11人死亡。
按照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在山洪来临之前敲响警钟,因地制宜确定发生的临界雨量(水位),布设监视灾害发生前兆的“千里眼”,建立科学监测预警体系,为人员转移避险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山洪灾害防治的关键之举。
2006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规划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我国山洪灾害的分布范围,根据山洪灾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治方案,并提出了近期及远期山洪灾害防治目标、建设任务
2007年11月,水利部编制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报告》。2009年4月,财政部下达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县级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也启动,并已经发挥出应有的成效,被当地百姓称为“生命的保护伞”。
据了解,现在我国山洪易发省份,除四川、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已经安排大量资金用于重点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体系建设外,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省也陆续开始布局山洪灾害预警防御体系的搭建。
而无数的例子证明,山洪预警对于有效防范山洪诱发的重大滑坡、泥石流减灾效益巨大,其做法非常适合当前我国国情。治与不治大不一样,天灾面前力减损失,这是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实施后毋庸置疑的事实。
率先启动山洪预警监测工作的省份,已经在去年的山洪灾害预警中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如2010年5月上旬,江西赣州市定南、寻乌、安远、全南等县降特大暴雨,定南县鹅公镇高湖站36小时累计降雨量高达450毫米,24小时降雨量高达 335毫米,均为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值。省、市、县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及时向有关市县和乡镇发布预警信息,59个乡镇提前转移1.75万人,转移人员中有800多户房屋倒塌,避免了3000余人伤亡。6月18日,黎川县6小时平均降雨量达148毫米,德胜、日峰、潭溪等乡镇山洪暴发,全县倒塌房屋1万余间,由于预警及时,3万余人提前转移,无人死亡。
扫一扫 关注银江公众号
关注投资者关系公众号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九龙大道 中国智谷·富春园区
版权所有 ?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09109232-1号